
三明治族群更要好好愛自己
我不是累,是快燒乾了:中年精力管理心法
2025 Mar 26 未分類
「我不是不努力,是快撐不下去了。」
這句話,是我40歲那年最常掛在心裡卻說不出口的心聲。
一、你真的只是「累」嗎?
有一陣子,我每天早上醒來,第一個念頭不是「要吃什麼早餐」,而是「今天可不可以請假?」
明明前一晚睡得還可以,也沒特別熬夜,但整個人就像手機只剩3%電,開會聽不進去、回家也懶得說話。
我開始懷疑,自己是不是生病了?還是更年期提早報到?後來我才明白,這不是「身體累」,而是「精力燒乾」。
二、什麼是「精力燒乾」?
很多人以為累就是沒睡飽、事情太多,其實不完全是。
真正的「燒乾」,是身心長期處在耗損模式下的一種慢性崩解。
你可能會有以下的感覺:
• 睡再多也覺得累,醒來只想關掉鬧鐘
• 原本熱愛的事變得無感,像開啟不了情緒
• 小事也容易暴怒或完全麻木
• 開始變得健忘、拖延、懶得社交
• 覺得自己很廢,卻提不起勁做點什麼
這不是你懶,是你的「續航力」真的撐不住了。
三、三明治族群最懂的精力透支感
如果你正處在人生的「三明治」階段,上有老、下有小,那你一定會懂這種感覺:
• 白天是公司的中堅份子,不能掉鍊子
• 下班是孩子的司機與輔導老師
• 深夜是父母的健康管理與情緒傾聽者
• 最後才輪到自己——但那時早已沒力氣了
我們這群人,白天「要幫公司撐」,晚上「要幫家庭撐」,撐到最後,卻沒人幫我們撐。
📌 你不是沒安排自己時間,而是根本沒有剩下的時間。
四、中年人的三大精力殺手
1. 情緒過勞
不只是工作的壓力,更來自家庭中的多重角色。你不是在解決問題,就是在照顧他人情緒,很少有人能照顧你的。
2. 時間壓縮感
不是你效率不好,而是每件事都在「搶時間」:會議、交通、接送、煮飯、陪伴、照顧,每件事都需要你在場,沒空喘息。
3. 身體代謝下降
30歲以後,新陳代謝、荷爾蒙、免疫力都在變化,但我們卻還用「20歲的使用說明書」過生活。
睡不飽、亂吃、久坐、沒動,這些都會讓你更快進入「精力透支」。
五、重新找回精力的5個方法
別擔心,精力燒乾不是不能恢復,它就像一顆沒充電的電池,你只要「調整用電模式+每天回充」,很快就會找回元氣。
✅ 方法1:區分「累」與「燒乾」
試著記錄:你什麼時候最想逃避?什麼時候感到特別疲憊?
你會發現,有些「累」是來自身體(例如睡太少),但更多是來自心(不被肯定、壓力過大、沒有喘息感)。
📌 每天花3分鐘記錄「今天最讓我累的三件事」,幫助你意識到精力被誰偷走了。
✅ 方法2:每天留15分鐘給自己,不能省
不用做什麼偉大的事。
只是15分鐘的安靜、發呆、聽音樂、曬太陽、泡咖啡,不滑手機、不交代、不解釋。
這15分鐘,就是你跟自己重新連線的「精力插座」。
📌 小提示:你可以設定一個「日常儀式」,例如「晚餐後散步一圈」、「洗完澡點個香氛」等,幫助你進入回充狀態。
✅ 方法3:建立精力守護儀式
我們每天的精力其實有「起伏節奏」,懂得守住關鍵時段,就能減少流失:
• 早上起床後30分鐘不看手機
• 中午吃飯時不開會、不配滑手機
• 晚上9點後不處理公事、不情緒對話
📌 建議設定:「我最需要的那段時間,要有自己的空氣感。」
✅ 方法4:學會「說不」與界線感
精力會被人事物消耗,但大多數時候,是因為我們「沒劃界線」。
不是什麼都接才叫負責,而是知道什麼不能接,才是成熟。
📌 練習說法:
• 「我想一想,明天再回覆你」
• 「現在不太方便,我可以晚點再處理嗎?」
• 「我很在意這件事,我希望我們找時間好好談」
✅ 方法5:培養一個讓你「自然回電」的小習慣
每個人都有自己偷偷充電的方法,不用太浮誇、不用打卡,只要你做了就會笑。
有人是畫畫、泡澡、澆花;也有人是看一集老劇、寫一句日記、逛一下誠品。
📌 找出你的「回電習慣」,並把它變成每天的「小確幸行程表」。
六、寫給正在燒乾的你:
你不是懶,也不是沒用。你只是太久沒為自己補電了。
世界永遠在催你往前,但你可以選擇停下來,照顧那個一直撐住一切的自己。
精力,是你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資產。
學會照顧它,是為了讓你繼續為你在乎的事,走更長遠的路。